杭城出租车系列骗保案浮出水面
汽修厂老板与出租车司机联手,制造“事故车”骗取保险金。杭城出租车系列骗保案近日浮出水面,共有28名犯罪嫌疑人,涉案金额初步审查达30余万元,涉及7家保险公司。昨日,该系列骗保案三名主要犯罪嫌疑人阿强、赵某和李某分别被下城区检察院以诈骗罪和保险诈骗罪批准逮捕。 出租车司机 一次骗保成功,就成了职业骗保人 杭州大众出租汽车有限公司的一辆出租车2008年2月10日出了事故后,被停在一家修理厂门口,半个多月也无人维修。大众公司了解到,这辆车的18009元保险费已赔付,而司机却不知去向。2月26日,该公司向杭州市公安局交通治安分局报案,由此牵出了一系列出租车司机骗保案。 警方当天就立案侦查,第二天晚上出租车司机阿强在修理厂落网。 32岁的阿强是河南鄢陵县人,2004年来杭后一直开出租车。 2008年1月7日晚上,阿强到杭州某汽车修理厂找老板何某商量。他酒后驾车撞坏了出租车的大灯,保险公司赔不了,想用出租车和何老板的车撞一下,这样就能到保险公司赔点钱。何老板想想有利可图就同意了。 阿强开的是大众公司的出租车,他只是私下转包来营运的,并不是车主,所以没有出租车服务资格证。双方说好“事故”由何老板负全责,以便由何老板去办理理赔手续。 两人选择偏僻的蔡马东路为撞车地点,由阿强驾驶出租车,何某驾驶自己的面包车进行碰撞。撞车后到保险公司进行了理赔,共赔得7000多元,除了修理费和给何某的1000元好处费外,余款被阿强挥霍一空。 第一次得手后,阿强又参与制造了另外三起类似的“交通事故”,涉案金额达5.4万元。2008年2月23日最后一次撞车后,阿强拿走了14811元保险金,再一次将伤痕累累的车子扔在汽车修理厂附近。 汽修厂老板 亲自上阵或直接导演“车祸” 31岁的李某是河南西华县人,在杭州开了一家汽车修理厂。 2007年1月22日晚,出租车司机郭某找到他,说是自己所开的出租车前保险杠有点变形,因为不想花自己的钱修车,所以让李某想办法联系别的想撞车骗保的人一起撞一下。 郭某之前还欠李某1000多元的修理费,李某想如果由保险公司赔付的话就可以把以前欠他的修理费也一并要回,于是就答应了。 李某当时就想到了一直在他这里做汽车保养的另一出租车司机阿华。阿华是夜班司机,也就是出租车承包车主。他曾对李某说起过他的出租车前面有点刮擦的痕迹,想找个机会撞一下,然后从保险公司的赔偿金中赚点钱。 李某马上就打电话给阿华,阿华一口答应,并开车到李某的修理厂。三人就一起商量到哪里撞,什么路段没有监控等。 商量好后,三人开着两辆出租车来到余杭区金家渡附近一较偏僻的地方进行了撞车。 事后,郭某嫌撞得不够厉害,赔不了多少钱,要求单独再去撞一下。于是李某又开车到杭印路附近一条小河边将车头水箱撞破,并叫别的车拖回了修理厂。 结果郭某的这辆出租车,保险公司定损的修理费是6000元左右,而实际在李某修理厂的修理费是600多元。而阿华从保险公司定损的保险金更是达到了13000余元,除了修理费外他还赚了5000余元。 利益链 撞车前先到修理厂换个破配件 出租车骗保案的利益链条是如何形成的呢? 承办检察官分析,出租车是城市的一道流动风景线,发生损坏和事故的概率相对较高。司机们在长期与保险公司打交道的过程中,发现有空子可钻。制造“事故车”骗保能够带来巨额的利润,于是个别出租车司机铤而走险,将撞车骗保当成了“职业”。他们又经常和汽修厂联系,两方很容易联手。 汽修厂老板为了赚取修理费及好处费,也经常为这些出租车司机牵线搭桥,甚至亲自上阵。和普通的故障车相比,汽修厂老板们更喜欢接“事故车”,因为利润要高得多。该案涉及3名汽修厂老板,其中赵老板多次为出租车司机撮合撞车,并从中赚取修理费和介绍费,涉案金额达到6.2万余元。 该系列案件的作案手法,一般采取由修理厂老板牵线搭桥,经事先预谋,选择相对偏僻的地段,在晚上20时至次日3时的时间段进行撞车,主要以车头对车头、两车追尾为主。涉及的车辆主要是出租车和修理厂老板的自备车。 为了谋取利益最大化,这些司机还事先准备充足,在撞车前先到修理厂将完好的配件换成已破损的配件,拿到保险金后再将原先好的配件换回去。有的司机为了让保险公司多赔些钱,不惜多次进行碰撞。 检察机关 建议保险公司强化定损环节 案发后,警方对此类案件逐个进行了调查,这在出租车司机圈内引起很大的震动,尤其是阿强、赵某和李某被逮捕后,有部分司机迫于压力陆续前往公安机关自首。 一家保险公司的员工说,案发前他们基本上每天都会接到二三十起涉及出租车的事故报案,忙都忙不过来。而案发后此类报案数量骤减,甚至有时一天都没有一起。他们也注意到,近段时间以来,停在各修理厂待修的出租车明显减少。 检察官分析,制造“事故车”骗保主要是由巨额利润驱动的,骗保的成功率几乎能够达到100%,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保险公司在定损环节有一定的漏洞。 由于现在汽车修理厂和保险公司越来越多,这就使一些没有汽车维修经验,甚至连汽车基本构造都不是很清楚的定损人员也开始上岗。他们到了修理厂,只知道哪个部件坏了,怎么坏了根本看不出来,于是有经验的修理厂还可以在其中大做手脚。 为此,检察官建言保险公司首先可以对汽车大件进行监管,设立一个独立机构,对事故车的大件维修重点监督。因为在事故车的骗保中,大件的利润最高,也最容易瞒混过关。其次,定损和划价最好分开,并且由尽可能多的人参与。最后,对修车后的质量进行严格跟踪,这样可以避免修理厂以次充好。 |